欢迎访问复杂服役环境重大装备结构强度与寿命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

实验室动态

LAB DYNAMICS

Lab dynamics

实验室动态

联系我们

复杂服役环境重大装备结构强度与寿命全国重点实验室

地址:中国-西安 咸宁西路28号 

电话 / 传真:029-82663937

【校友建功立业风采】郭万林: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时间: 2021-01-08        来源: 交大新闻网

郭万林,1991-199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作,任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疲劳断裂力学和结构损伤容限耐久性设计、物理力学、纳智能材料器件和水伏等新能源技术研究,目前致力于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和数字工程、量子材料和水伏学的研究。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西安交通大学郭万林校友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

提起郭万林,大家知道他有一大堆头衔和荣誉称号,然而郭万林自己最看重的却是由学生提名经学生投票评选出的“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这个称号。郭万林经常对他的学生说:“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就一直在问自己是不是最好的学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后,我便不停地问自己是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他说:“教授学生不仅要教知识文化,更多的是要传递奋斗的精神,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

家国情怀义无反顾

郭万林时常回忆起他的导师我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黄玉珊先生,他曾经仅用一年的时间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时年23岁,正是年轻有为之时,黄玉珊毅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导师的爱国情怀像一颗种子,在郭万林心中默默地扎下了根。

1995年,郭万林应邀前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澳国防科学技术组织专家中心工作,主要解决F111飞机的疲劳裂纹问题。当时他在澳大利亚的年薪是六万澳元,还有正式的保险以及给家人的津贴。而他出国前每月的工资仅700元。1996年,郭万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为他提供了60万元的科研经费。他马上决定回国。家人问他“这60万科研经费你自己能拿到多少呢”“一分都没有,全是拿来做科研的,国家拿出这么多钱不容易,这表明咱们国家非常重视我们领域的研究。国家需要我,我必须要回去”。

当年埋下的种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且开花、结子传播给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生对郭万林最多的评价就是“郭老师科研太刻苦了。”出差回来总是第一时间直奔实验室,和学生分享他出差期间的所得、所想、所悟。郭万林工作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灵感来了兴奋得像个孩子,迫不及待地找学生讨论,每天几乎都是最早到实验室的人,晚上都要工作到午夜以后。

郭万林的学生江苏大学教授唐淳回忆说:“2006年,受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陈长风教授的邀请,郭老师赴美国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学术交流,当时我正在这所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郭老师就和我合住一个房间,他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工作。”这样的拼搏精神深深影响了每一位学生,郭万林到中国商飞公司考察交流,公司的领导介绍说,郭老师的学生喜欢在下了班以后钻研问题,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听到公司领导对自己学生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时,郭万林感到高兴的同时却并不意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郭万林曾语重心长地向学生讲道:“当今的航空航天科技前沿,与上个世纪已完全不同。你们现在学习的大学课程,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但同时,必须主动了解学科前沿,主动学习,这样才能面向未来,脱颖而出。作为研究生,要从以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向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解决未解之难题的能力,还要培养提出好的科学问题、洞察科技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生,让学生到世界一流的课题组开阔眼界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项目”获得者,南航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宇锋是郭万林到南航后带的第一批博士生,他印象最深的是郭万林对他学术视野的开拓,让他一个学飞行器设计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进入了纳米的广阔世界。2003年,在郭万林的积极引荐下,郭宇锋有机会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学习一年。

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每位学生都有手把手被郭万林教着写文章、修改文章的经历,大家提起来都觉得“苦不堪言”,郭万林对学术的要求极其苛刻,从每个数据到写文章时每个单词都有要求,学生的文章经常要修改十多遍,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跟郭老师改文章到深夜的经历。

南航航空学院教授张助华本科学习的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大二时偶然看到《南航报》上关于郭万林的报道,印象异常深刻。两年后慕名加入郭万林课题组,郭万林从他的本科毕业设计开始指导,逐级扩展研究内容,加大研究深度,为他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助华说:“郭老师崇尚学术自由,注重挖掘我们的潜力,但细节把握非常严格,有的重要论文会来回迭代数十次。”

关爱学生力所能及

在科研和学习上,郭万林是一位严师,然而在生活上,他却更像一位慈父。有一次开组会的时候,郭万林注意到一向特别踊跃发言的张助华居然一声不吭,就关切地问他怎么回事,原来张助华吃晚饭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郭万林让他赶紧去医院看看,张助华说还是等开完组会吧,但是郭万林坚决不同意,立即掏出300元,并让另一位学生陪同张助华去医院,到了医院后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没有看成,张助华回来要把看病的钱还给郭万林,但是他却怎么也不肯收回,坚持让张助华去买些营养品补补身体。

郭万林本人生活非常节俭,但是每每发现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学生在遇到情感问题,面临无法把握的抉择时都喜欢向郭万林倾诉、征求他的意见,甚至有一些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都会给他打电话,郭万林总是耐心聆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郭万林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慈父般的关怀,永远都是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原文刊载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VB8SxkzqzcUlGxQtuYI6w